马斯克炮轰苹果偏袒OpenAI遭反噬:一场科技巨头的商业博弈与舆论翻车

**导语**

全球首富埃隆·马斯克近日因旗下AI产品Grok未获苹果应用商店推荐,公开指控苹果“垄断操纵”“偏袒OpenAI”,甚至威胁提起诉讼。然而,这一指控迅速被网友用中国AI应用DeepSeek的案例反驳,更遭自家Grok机器人“背刺”,事件演变为一场商业利益与舆论反噬的典型冲突。

### 一、马斯克的愤怒:从质疑到诉讼威胁

6月18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连续发帖,质疑苹果应用商店的推荐机制不透明:“为何X(全球新闻类应用第一)和Grok(全美应用排名第五)被排除在‘必备应用’外,而ChatGPT却出现在所有推荐列表?”他进一步指控苹果与OpenAI的合作构成“反垄断违规”,称将采取法律行动。

这一指控的背景在于苹果应用商店的推荐位对应用下载量的显著影响。据统计,进入“编辑推荐”的应用平均可获得30%-50%的下载量提升。而苹果与OpenAI自2023年WWDC宣布合作后,ChatGPT确实长期占据推荐位。

### 二、网友的反击:DeepSeek成关键证据

马斯克的指控迅速遭遇事实打脸。网友在X平台引用公开数据指出:2024年1月,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聊天应用曾登顶美国iOS免费总榜,而Perplexity也在印度市场位列榜首——这两者均发生在苹果与OpenAI合作之后。

行业分析师指出,苹果推荐算法虽不透明,但核心逻辑仍以用户活跃度、评分和区域性需求为主。DeepSeek的案例证明,非合作伙伴的应用同样可能因技术优势或市场热度获得推荐。

### 三、Grok的“背刺”与OpenAI的反讽

更具戏剧性的是,马斯克旗下的AI助手Grok在回答用户提问时直言:“马斯克对苹果的指控缺乏依据。”其引用公开报道称,马斯克本人曾多次干预X平台算法以推广自身利益。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则借机嘲讽:“一个操纵算法的人指责他人垄断,实在讽刺。”

这一“自家人拆台”的现象暴露了马斯克商业策略的矛盾性。尽管他长期以“自由竞争捍卫者”自居,但旗下企业的实际行为(如X平台的算法倾斜)却屡遭质疑。

### 四、商业博弈的本质:AI入口争夺战

抛开舆论闹剧,事件的核心仍是科技巨头对AI流量入口的争夺。

1. **苹果的焦虑**:

苹果在AI领域布局迟缓,Siri的落后迫使库克选择外部合作。与OpenAI的联盟虽是权宜之计,但也为其争取了技术过渡期。推荐位的倾斜可视为商业合作的附加价值。

2. **马斯克的野心**:

马斯克创办xAI的目标直指OpenAI,Grok需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以追赶ChatGPT(月活7亿对Grok的4000万)。失去苹果流量支持,无疑加剧其竞争压力。

3. **中国AI的机遇**:

DeepSeek等中国应用在海外市场的崛起,证明全球AI竞争已呈多元化。技术实力而非平台关系,正成为关键变量。

### 五、法律与现实:反垄断指控的困境

尽管马斯克高调威胁起诉,但法律专家认为胜算有限。美国司法部虽已对苹果发起反垄断诉讼,但焦点集中在“支付抽成”和“浏览器引擎限制”等具体条款,应用推荐机制尚未成为主要靶点。

更微妙的是政治因素。苹果近期向特朗普示好(如赠送黄金奖杯),而马斯克与拜登政府关系紧张。在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背景下,司法部对苹果的诉讼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 结语:情绪化指控的代价

此次事件中,马斯克的快速指控与事实漏洞,反而削弱了其商业信誉。在高度透明的互联网时代,企业领袖的公开表态需更严谨,否则极易遭舆论反噬。而对于科技行业而言,真正的竞争终将回归产品力——正如DeepSeek的案例所示,用户用脚投票才是终极法则。

(字数:998)

本文来源于极客网,原文链接: https://www.fromgeek.com/latest/700217.html

分类: 暂无分类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