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股东施压要求彻查以色列业务AI人权风险

近期,微软公司因与以色列国防部的技术合作陷入舆论漩涡。超过60名微软股东联名提交提案,要求公司审查其人权尽职调查(HRDD)流程,以确保其人工智能和云服务不被用于侵犯人权或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尽管这些股东仅持有约8000万美元的微软股份,但此次联名规模创下微软史上支持决议的最大股东群体纪录,凸显了该议题的敏感性与重要性。

**提案核心争议:AI技术的军事应用**

股东提案直指微软2023年5月发布的声明存在多项关键缺失,包括未明确说明评估性质、未定义“伤害”的具体标准,以及未披露外部合作机构的身份。更引人注目的是,微软在声明中坦承其人权尽职调查存在重大缺陷,承认“无法监控客户如何在其自有服务器或设备上使用微软软件”。这一表态引发了外界对微软技术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微软与以色列国防部(IMOD)的合作。微软为其提供Azure云服务、AI技术及语言翻译工具,尽管公司强调这是“标准商业关系”,并通过内外审查声称“未发现技术被用于伤害民众的证据”,但这一说法未能完全平息质疑。

**背景与回应**

此次股东提案的提出并非偶然。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美联社报道称以色列军方对微软及OpenAI技术的使用量“激增”。微软随后回应称,除商业合作外,公司还向以色列政府提供了“有限紧急技术支持”,以协助解救人质,并强调这些行动经过严格审核,遵循保护加沙平民权利的原则。

然而,微软的声明未能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部分股东和权益组织认为,微软的技术可能被间接用于军事行动,甚至可能涉及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这种担忧在微软内部也有所体现:超过1500名员工签署请愿书,呼吁公司“停止支援种族隔离”,而前工程师的内部质问——“微软在杀害儿童吗?我的工作是在杀害儿童吗?”——更将争议推向高潮。

**社会与内部反弹**

微软近期频繁遭遇抗议活动。其50周年庆典和Build 2025开发者大会均被示威者打断,公司随后解雇了一名参与抗议的员工,称其行为“旨在制造最大破坏且拒不道歉”。此外,Windows 95开机音效创作者布莱恩·伊诺公开谴责微软,称若公司明知技术可能促成战争罪仍继续开发,即是“罪行帮凶”,并宣布将当年创作音效的报酬捐赠给加沙受害者。

微软的应对措施也引发争议。公司证实已内部屏蔽含“巴勒斯坦”“加沙”字样的邮件,称此举旨在减少“政治性邮件”,但未对其他类似词汇采取相同措施,这一选择性处理被批评为压制内部讨论。

**未来走向**

该提案将于2025年12月微软年度股东大会表决。虽然联名股东持股比例较小,但提案的象征意义不容忽视。若微软未能妥善回应,可能进一步激化员工、股东与社会活动人士的不满,甚至影响其企业声誉与商业合作。

目前,微软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商业利益与伦理责任之间取得平衡。AI技术的军事应用始终是敏感议题,而微软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其决策不仅关乎自身形象,也可能为行业树立先例。未来,公司是否加强技术使用的透明度与监管,将成为观察其人权承诺的重要指标。

(完)

本文来源于极客网,原文链接: https://www.fromgeek.com/latest/696958.html

分类: 暂无分类 标签: 暂无标签

评论